發布機構: | 撫順市人民政府 | 成文日期: | 2022-02-18 |
信息名稱: | 撫順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市 《政府工作報告》重點工作任務清單的通知 | ||
文號: | 撫政發〔2022〕1號 | 發布日期: | 2022-02-19 |
撫順市人民政府文件
撫政發〔2022〕1號
撫順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市
《政府工作報告》重點工作任務清單的通知
各縣、區人民政府,市政府各部門、各直屬單位:
《市〈政府工作報告〉重點工作任務清單》已經市政府第十七屆一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,現印發給你們,請認真貫徹,抓好落實。
撫順市人民政府
2022年2月18日
(此件公開發布)
市《政府工作報告》重點工作任務清單
序號 | 牽頭領導 | 重點工作任務 | 牽頭單位 |
一、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(7項) | |||
1 | 李宏德 |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%。 | 市發展改革委 |
2 | 李宏德 |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%。 | 市財政局 |
3 | 王金華 | 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%。 |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|
4 | 李宏德 |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%。 | 市發展改革委 |
5 | 王金華 |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%。 | 市商務局 |
6 | 孫 靜 |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與全省同步。 |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|
7 | 蒲信子 |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與全省同步。 | 市農業農村局 |
二、堅定不移抓投資上項目(15項) | |||
8 | 李宏德 王金華 | 石化公司總投資8.4億元的油蠟特色產品項目3月份開工,總投資80億元的乙烯裝置優化調整、催化裂解等項目力爭開工。北天石化總投資38億元的石墨制品等項目6月份開工。 | 市發展改革委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|
9 | 李宏德 | 撫礦集團西露天礦生態低碳谷項目加快可研編制、盡早進入工程化實施階段,統籌開展總投資50億元的東露天礦精細化開采和生態修復等項目前期工作,加快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和總投資16億元的光伏項目建設。 | 市發展改革委 |
10 | 王金華 | 新鋼鐵加速與央企混改,轉爐節能改造項目3月份復工,總投資9億元的環保升級改造項目4月份開工。 | 市國資委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望花區政府 |
11 | 王金華 | 撫特鋼產品升級項目3月份復工,總投資10億元的技術改造項目8月份開工。 |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望花區政府 |
12 | 李宏德 王金華 | 撫順供電公司全年電網建設完成投資10億元以上。 | 市發展改革委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|
13 | 王金華 | 繼續推進開發區(園區)管理體制改革。 | 市商務局 |
14 | 王金華 | 推動高新區晉升國家級。 | 市科技局 |
15 | 王金華 | 推動撫順縣、清原縣、新賓縣產業園區晉升省級開發區。 | 市商務局 |
16 | 李宏德 | 開展閑置建設用地、工業低效用地專項整治,提升存量用地效能。 | 市自然資源局 |
17 | 王金華 | 創新投融資模式,拓展產業承載空間,全市開發區(園區)基礎設施投資20億元。 | 各開發區(園區) |
18 | 王金華 | 強化招商組織體系建設,創新招商引資激勵政策,推行全員招商。 | 市商務局 |
19 | 李宏德 王金華 | 建立項目前期會商研判機制,提升政策供給精準度,重諾踐行,強力推動項目落地。 | 市發展改革委 市商務局 |
20 | 王金華 | 創新招商方式,強化以商招商、產業鏈招商,開展代理招商,駐外商會常態化招商。 | 市商務局 |
21 | 王金華 | 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總投資200億元,完成域外引資132億元。 | 市商務局 |
22 | 李宏德 紀 政 | 抓住國家適度超前基礎設施投資等政策機遇,加大“兩新一重”項目資金爭取力度,加快形成投資實物量。 | 市發展改革委 市財政局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|
三、全力以赴抓創新調結構(27項) | |||
23 | 李宏德 王金華 | 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平臺,建好國家雙創示范基地。 | 市發展改革委 市科技局 |
24 | 王金華 | 大力推動遼寧石油化工大學與更多本土企業結成實質性產學研聯盟。 | 市科技局 |
25 | 王金華 | 以中國石化大連(撫順)石油化工研究院為運行主體,加快高新區中試基地建設。 | 市科技局 |
26 | 王金華 | 繼續推進撫特鋼在航空航天領域“國產替代”,加大核電、風電、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新材料研發力度。 | 市科技局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|
27 | 王金華 | 實施“揭榜掛帥”和“帶土移植”,本地轉化技術創新成果50項以上。 | 市科技局 |
28 | 王金華 | 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30家、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家、“雛鷹”企業21家、“瞪羚”企業4家。 | 市科技局 |
29 | 王金華 | 做好結構調整“三篇大文章”,推動主導產業延鏈、補鏈、強鏈。 |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|
30 | 李宏德 王金華 | 支持東洲區、高新區鋰電池溶劑材料、上藥集團綠色原料藥產業園等項目,20個石化產業鏈項目年內全部開工。 | 市發展改革委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東洲區政府 |
31 | 王金華 | 支持望花區(開發區)推進新鋼鐵智能制造深度應用、撫特鋼設備工藝更新改造,發展高速工具鋼、高端合金鋼和新型建筑用鋼,做大做強撫工工具等下游企業。 |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望花區政府 |
32 | 李宏德 | 支持新撫區(勝利開發區)煤矸石綜合利用等循環經濟項目。 | 市發展改革委 新撫區政府 |
33 | 王金華 | 支持順城區(開發區)永茂建機生產基地、撫挖重工環軌起重機等裝備制造項目。 |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順城區政府 |
34 | 王金華 | 支持撫順縣(產業園區)博翔環保二期、首農有機肥等循環經濟項目,推進東體、連升運動木地板產業集群項目。 |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撫順縣政府 |
35 | 李宏德 | 支持清原縣(產業園區)中節能200兆瓦風電、中能建100兆瓦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項目。 | 市發展改革委 清原縣政府 |
36 | 王金華 | 支持新賓縣(產業園區)東工冶金增材制造、捷通電工鋁桿等合金新材料項目。 |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新賓縣政府 |
37 | 王金華 | 加大新基建投資力度,建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。 |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|
38 | 李宏德 | 加大新基建投資力度,新建5G基站700座。 | 市發展改革委 |
39 | 李宏德 | 加快總投資41億元的47個重點數字經濟項目前期工作。 | 市發展改革委 |
40 | 宋一甲 | 提高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。 | 市營商環境建設局(市大數據管理局) |
41 | 王金華 | 支持石化、冶金、裝備制造等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,建設數字化車間、智能工廠。 |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|
42 | 李宏德 | 加快清原抽水蓄能電站一期建設和二期可研編制。 | 市發展改革委 |
43 | 李宏德 | 利用采煤影響區發展光伏產業,加快建設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。 | 市發展改革委 |
44 | 李宏德 | 支持制造業企業發展生產性服務業。 | 市發展改革委 |
45 | 紀 政 | 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,促進房地產健康發展。 |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|
46 | 王金華 | 加快建設跨境電商B型保稅物流園。 | 市商務局 新撫區政府 |
47 | 李宏德 王金華 | 支持望花區打造鋼材物流基地。 | 市發展改革委 市商務局 望花區政府 |
48 | 王金華 | 支持新撫區、順城區盤活王府井、威尼斯水城、興隆摩爾、恒大廣場等閑置空間。 | 市商務局 新撫區政府 順城區政府 |
49 | 王金華 | 舉辦各類促銷活動,擴大農村電商覆蓋面,促進消費持續回暖。 | 市商務局 |
四、下大力氣優化營商環境(14項) | |||
50 | 宋一甲 | 強化契約精神,加大失信聯合懲戒力度,重拳打擊違法失信行為。 | 市營商環境建設局 |
51 | 宋一甲 | 以“拿地即開工”“竣工即驗收”為目標,超前介入項目前期,同步提高環評、能評和規劃審批效率。 | 市營商環境建設局 |
52 | 王金華 | 完成市屬國企改革三年行動,推動駐撫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。 | 市國資委 |
53 | 孫 靜 | 深化教育改革。 | 市教育局 |
54 | 朱祥霖 | 深化醫療改革。 | 市衛生健康委 市醫療保障局 |
55 | 孫 靜 | 堅決打好金融改革化險攻堅戰,撫順銀行和農信機構完成改革任務。 | 市金融發展局 |
56 | 孫 靜 | 圍繞優勢產業、重點項目引人育人。 |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|
57 | 朱祥霖 孫 靜 | 解決好人才醫療保健、子女就學、父母養老等后顧之憂。 | 市衛生健康委 市醫療保障局 市教育局 市民政局 |
58 | 孫 靜 | 政銀企聯動,支持各級各類金融機構發揮作用,落實金融扶持政策,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。 | 市金融發展局 |
59 | 王金華 蒲信子 | 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。 |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市農業農村局 市商務局 |
60 | 李宏德 孫 靜 | 落實創業擔保貸款貼息、獎補和稅收優惠政策。 | 市財政局 市稅務局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|
61 | 王金華 | 實施“專精特新”企業梯度培育計劃。 |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|
62 | 孫 靜 | 擴大直接融資,重點培育10家上市后備企業。 | 市金融發展局 |
63 | 王金華 | 鼓勵民營企業與行業龍頭重組整合,支持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協作配套。 |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|
五、加快建設生態宜居城市(29項) | |||
64 | 李宏德 | 制定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方案,開展工業、建筑、交通、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專項行動,遏制“兩高”項目盲目發展。 | 市發展改革委 |
65 | 紀 政 | 堅決整改中央、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。 | 市生態環境局 |
66 | 蒲信子 | 落實河(湖)長制。 | 市水務局 |
67 | 李宏德 | 落實林長制。 | 市自然資源局 |
68 | 李宏德 | 推進“山水林田湖草沙”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。 | 市自然資源局 |
69 | 李宏德 | 鞏固松材線蟲病防治成果。 | 市自然資源局 |
70 | 紀 政 | 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,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2%,PM2.5控制在40微克/立方米以下。 | 市生態環境局 |
71 | 李宏德 | 加快總投資141億元的89個環境整治、避險搬遷等項目前期工作。 | 市自然資源局 市發展改革委 |
72 | 李宏德 | 用好用足土地指標跨省交易等政策,多渠道籌資實施土地復墾和生態修復工程。 | 市自然資源局 |
73 | 李宏德 | 深度融入沈陽現代化都市圈,助力沈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。 | 市發展改革委 |
74 | 宋一甲 | 推動沈撫濱河綠道建設。 | 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 |
75 | 李宏德 | 推進順城方曉、望花西部、撫順縣石文等起步區規劃建設。 | 市自然資源局 |
76 | 李宏德 | 深化沈撫城際鐵路公交化改造。 | 市發展改革委 |
77 | 紀 政 | 深化南環公路升級改造前期工作。 | 市交通運輸局 |
78 | 紀 政 | 力爭東環公路開工建設。 | 市交通運輸局 |
79 | 李宏德 | 編制完成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。 | 市自然資源局 |
80 | 紀 政 | 加快沈白高鐵(撫順段)建設,完成全線征遷任務,高鐵撫順北站、新賓站開工建設。 | 市交通運輸局 |
81 | 紀 政 | 推進沈吉鐵路(城區段)平改立工程。 | 市交通運輸局 |
82 | 紀 政 | 安城街、貴城街立交建成通車。 |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|
83 | 紀 政 | 長春街、站東街立交開工建設。 | 市交通運輸局 |
84 | 紀 政 | 葛布、將軍地區立交完成前期工作。 | 市交通運輸局 |
85 | 紀 政 | 開展城市體檢,實施城市更新行動。 |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|
86 | 紀 政 | 加大燃氣管網等老舊市政設施改造力度。 |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|
87 | 紀 政 | 啟動三寶屯污水處理廠擴容工程。 |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|
88 | 蒲信子 | 完成山水城市水系開發前期工作。 | 市水務局 |
89 | 李宏德 | 完成東洲通航機場前期工作。 | 市發展改革委 東洲區政府 |
90 | 紀 政 | 毫不放松抓實抓好集中供暖、清冰除雪等工作。 |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|
91 | 紀 政 | 積極推動老舊小區改造與社會治理、物業管理相結合。 |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|
92 | 紀 政 雒榮廣 | 著力解決停車難及重點路段交通擁堵。 | 市公安局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|
六、深入推進鄉村振興(21項) | |||
93 | 李宏德 蒲信子 | 加快縣域經濟發展,推進遼東綠色經濟區建設。 | 市發展改革委 市農業農村局 |
94 | 紀 政 | 加大保護力度,推進大伙房水源地精細化管理平臺建設。 | 市生態環境局 |
95 | 紀 政 蒲信子 | 加強農村生活污水、農業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。 | 市農業農村局 市生態環境局 |
96 | 李宏德 | 爭取多元化生態補償政策,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產業開發和項目建設。 | 市發展改革委 |
97 | 李宏德 | 支持綠色礦山發展。 | 市自然資源局 |
98 | 宋一甲 | 依托資源優勢,加快森林旅游精品路線、森林公園建設。 | 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 |
99 | 李宏德 | 培育省級以上森林康養產業基地。 | 市自然資源局 |
100 | 宋一甲 | 支持清原縣筐子溝、新賓縣猴石、撫順縣三塊石等旅游景區提質升級。 | 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 |
101 | 宋一甲 | 啟動新賓縣崗山滑雪場項目方案研究,推動清原縣聚隆滑雪場建成投用。 | 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 新賓縣政府 清原縣政府 |
102 | 李宏德 | 壯大林下經濟。 | 市自然資源局 |
103 | 蒲信子 | 新建高標準農田22萬畝、設施農業2000畝,綠色有機食品產量達到7萬噸,中藥材種植規模達到105萬畝。 | 市農業農村局 |
104 | 蒲信子 | 新增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,促進特色農業產業鏈延伸,推動農產品由“賣原料”向“賣加工品”“賣品牌”“賣服務”轉變。 | 市農業農村局 |
105 | 蒲信子 | 全面落實“四個不摘”要求,牢牢守住防止返貧底線。 | 市鄉村振興局 |
106 | 紀 政 | 農村“六類人員”危房保持動態清零。 |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|
107 | 蒲信子 | 優化配置農村土地資源,宅基地盤活及土地流轉實現新突破。 | 市農業農村局 |
108 | 蒲信子 | 啟動家庭農場培育計劃,開展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。 | 市農業農村局 |
109 | 蒲信子 | 完善“農戶+合作社”“農戶+公司”利益聯結機制,釋放農村改革紅利。 | 市農業農村局 |
110 | 紀 政 | 繼續推進“四好農村路”建設。 | 市交通運輸局 |
111 | 紀 政 | 通武線撫順縣段改擴建、饒蓋線五道溝嶺隧道等項目開工建設。 | 市交通運輸局 |
112 | 紀 政 蒲信子 | 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。 | 市農業農村局 市生態環境局 |
113 | 蒲信子 | 鞏固提升“千村美麗、萬村整潔”行動成果。 | 市農業農村局 |
七、千方百計改善民生(36項) | |||
114 | 朱祥霖 | 堅持“人、物、環境”同防,強化隔離賓館、首站冷庫等重點場所管理,扎實開展重點人群核酸檢測,提高新冠疫苗接種率。 | 撫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 市市場監管局) |
115 | 孫 靜 | 繼續實施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,保障高校畢業生、退役軍人、殘疾人、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。 |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|
116 | 孫 靜 | 城鎮新增就業1萬人以上、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%左右。 |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|
117 | 朱祥霖 | 建立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機制。 | 市醫療保障局 |
118 | 孫 靜 | 做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對接。 |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|
119 | 朱祥霖 | 提高困難群眾社會救助標準,每縣至少建設1個縣級特困供養服務場所。 | 市民政局 |
120 | 朱祥霖 | 落實養老機構發展扶持政策,試點推進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養老床位建設。 | 市民政局 |
121 | 朱祥霖 | 探索醫療、養老機構與居家養老聯動機制,支持市中心醫院、撫礦總醫院試點實施醫養結合項目。 | 市衛生健康委 市民政局 |
122 | 朱祥霖 孫 靜 | 實施“雷鋒護理”品牌培訓工程,提升養老護理人員素質。 |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 民政局 |
123 | 李宏德 朱祥霖 | 培育養老服務業和制造業,啟動養老產業示范項目。 | 市發展改革委 市民政局 |
124 | 宋一甲 | 辦好省第十四屆運動會。 | 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 |
125 | 宋一甲 | 廣泛開展群眾性冰雪運動。 | 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 |
126 | 朱祥霖 孫 靜 | 推進“雙減”工作,支持普惠托育機構建設,提高普惠性幼兒園學位覆蓋率。 | 市衛健委 市教育局 |
127 | 王金華 孫 靜 | 校企聯動“訂單式”培養急需實用人才。 |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市教育局 |
128 | 朱祥霖 | 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,推進公立醫院提質增效。 | 市衛生健康委 |
129 | 朱祥霖 | 加強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設和雙擁共建工作。 | 市退役軍人局 |
130 | 李宏德 | 防范化解財政運行風險,堅持政府過緊日子,嚴控一般性支出,兜牢“三?!钡拙€。 | 市財政局 |
131 | 李宏德 | 提升防災減災和應急處置能力,確保礦山行業領域安全。 | 市應急管理局 |
132 | 李宏德 | 提升防災減災和應急處置能力,確保?;袠I領域安全。 | 市應急管理局 |
133 | 紀 政 | 提升防災減災和應急處置能力,確保道路交通行業領域安全。 | 市交通運輸局 |
134 | 紀 政 | 提升防災減災和應急處置能力,確保城市燃氣行業領域安全。 |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|
135 | 宋一甲 | 提升防災減災和應急處置能力,確保食品藥品行業領域安全。 | 市市場監管局 |
136 | 李宏德 | 積極化解信訪矛盾,維護群眾合法權益。 | 市信訪局 |
137 | 雒榮廣 | 堅持掃黑除惡斗爭常態化,深入推進反詐人民戰爭。 | 市公安局 |
138 | 紀 政 | 全面完成2021年開工的75個老舊小區改造任務,新開工改造老舊小區14個。 |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|
139 | 紀 政 | 為20萬戶居民免費更換安裝燃氣“三保險”(報警器、長壽命軟管、自閉閥)。 |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|
140 | 蒲信子 | 建設美麗宜居村40個。 | 市農業農村局 |
141 | 紀 政 | 改擴建農村公路188公里。 | 市交通運輸局 |
142 | 蒲信子 | 解決3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,改善14萬農村居民飲水條件。 | 市水務局 |
143 | 宋一甲 | 新增和改造健身場地100處,開展文化惠民演出及全民健身系列活動100場。 | 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 |
144 | 朱祥霖 孫 靜 | 為60周歲以上老年人免費投保人身意外傷害保險,培訓高素質養老護理人員3000人。 | 市民政局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|
145 | 孫 靜 | 發放穩崗返還補貼2000萬元、穩定就業崗位10萬個;開展職業技能培訓1.2萬人。 |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|
146 | 孫 靜 | 為1.5萬名困難家庭學生發放資助金3000萬元。 | 市教育局 |
147 | 朱祥霖 | 門診“兩病”報銷比例由65%提高至75%。 | 市醫療保障局 |
148 | 朱祥霖 | 城鄉低保標準平均提高2%以上,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提高至每人每月80元。 | 市民政局 |
149 | 蒲信子 | 為脫貧不穩定、邊緣易致貧和突發重大困難戶投保防貧保險。 | 市鄉村振興局 |